任刚夫 官方网站

http://rengangfu.zxart.cn/

任刚夫

任刚夫

粉丝:68624

作品总数:8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任刚夫,(又署石涤),祖籍河北平泉,1968年9月生于辽宁抚顺,自幼酷爱绘画。艺术年表:1987年 “油苑杯”美术、书法大奖赛,人物作品《江清月近人》获金奖。1989年 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读刚夫画是一种历险

  读真正的画,是一种神游,是一种愉悦,亦是一种历险。读刚夫先生的画作,给我这种感受和感慨。

  真正的画,是无声的诗,是无声的音乐。更是一种牵魂夺魄的美的能量,或叫作能量的美。这美的能量,可摧毁精神世界里故有尘封的堡垒,展示出新的天地。

  画之完成,自然为画,写上名字,或者字号,盖上画印,即可投入市场,进行“炒作”或“运作”,或搏得美名四扬,好换得金钱千万,购好房,买好车,逍遥世界。自古艺术无价,本来如此,谁人不知晓?
如今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,任何东西都不能不受市场左右。市场活跃,经济繁荣,绘画艺术,自然也空前繁荣。当今的艺术家、画家之多,似乎可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。太平盛世,百业兴隆,艺术鼎盛,实在是可喜可贺。

  然而,一些画家,或一些希望并能成为画家的“家”们,在市场经济左右之下,便难得静气,少了骨气,多了豪气和铜气,落笔之前,便心系市场,魂牵效益,直弄得,灵感来了又远去。灵感去了无妨,才气不足无妨,灵气没有无妨,重金之下,必有勇夫,诱惑之下,必有勇气,一涂一抺,便可“功成名就”。画出来就是画嘛,能卖出去就有效益,画家画出来的,不叫画叫什么?急了,还可以到学院门口,买几张学生的画来,便宜,也方便,给画题款时,写上自己的大名,不写“画”,写上“题”,不就可以出售了,比自己画的还好嘛,又安全,又可赚大钱!真正懂画的人不多,同行者,谁为自己设敌?外行者,谁能窥透玄机?如今是金钱论英雄的时代,没钱能行吗?梵高式的画家,守穷,死去吧,谁干!
于是,画家如遍地春笋,画作如满天飞云。画展不断,高手群聚,拍卖炒作,价高惊人,劣作假作,充斥市场,急功近利,统治灵魂。而真正的画,也就是有艺术价值的画,没有运气,就实在是很难碰到的了,很少碰到的了。

  感谢刚夫先生,他能将自己的近60幅画作,一一展示给我,使我认真研读之后,便对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。

  真正的绘画艺术是心灵与技巧的默契,是境界与表现的统一。

  刚夫先生对中国画与西洋画,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,因此,他能够拥有丰富的绘画技巧。从画中足可看出他的功力,他的修养,他对艺术追求跋涉路途的远近,对绘画艺术感悟的深浅。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动物,在他画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。在一幅作品中,可任意驱使构图、用笔、着色的多种技巧,达到多层次、多意象艺术表现的境界之巅。工笔,工至极细极微,于细微逼真处显气韵生动,见精神浩气。写意,写出画外之画,境外之境,至无象处方显万千气象。他的画,有着传统的古典形象美,又有着抽象的多意指向。读他的画,如读情理俱深的诗,如听缠绵悠扬的音乐。追随他一幅幅作品的艺术律动,能使我们从读画中读出生命的绚丽,生命的顽强,生命的灭灭生生的恒长。读出自然的和肉体的、精神的和物质的,岁月的脉搏,万物的灵性,读出无解的神秘与玄奥。好画,在读画过程中,便化了读者的客观存在,使其身心与画交融,畅神,开智,如沐,如醉,由此岸世界达彼岸世界,领略神妙无穷尽。
画者,如无绝妙技巧,难画心中乾坤。心中若无乾坤,纵有百技何用?所以,技非技也,心非心也,参透阴阳,物我皆忘,鬼使神驱,浑浑然,愰愰然,昏然,朗然,知其然,不知其然,不知其然而然也,不自以为画而成画,或曰精品,或称神品,方皆为上乘艺术之品。刚夫先生深谙此理,不然,他的画就不会有这样的倾向与势能。

  刚夫先生的每一幅作品,都是一个探索与创新,很少有着雷同不变的东西。不变的是他坚信美的永恒存在,及执着与探索的勇气和努力。

  意即灵魂,画若无意,不可谓画。画无新意,为平庸之物。一幅画的优劣高下,分野首先在意。围绕意这个主题,调动各种技法完成作品。刚夫先生对画的立意非常考究,于是,鲜见俗作。

  《昔何年》这幅画,通过凋谢的牡丹,来表现一种动感的流动于时空中的美,这种美,在视觉上是短暂的,在感受上是永恒的。时间是不可阻挡的激流,由于短暂,对美的体味,才更加深入骨髓,才更加让人难以割舍。于是,这种凋谢,便成了一种恒美的重塑。当然,这种意,这种魂,借助了独到的构图,精致的用笔,至情的着色,让人看到的,不是牡丹的凋谢,而是仙女的起舞,形象而生动。这种美姿美态,不会远去,不过象画面显示的“秋千女”一样,只是瞬间升到一定的高度罢了,很快还会回来。回来时,她依然是她,美,依然动人。她去于何年,归于何年,归而复去,去而复归,周而复始,无有终期。然而,我们生命是有限的,千岁万岁都是一种愿望和欺人。那么,就将这流动的永恒的美的图画,注入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吧!从此,美,与心同在;心,与美合一。心美归于永恒的时空。由于立意的深远和独特,构图、用笔、着色的独到与神奇,《昔何年》的整个画面,充满了生机,完全杀尽了萧瑟与凄然之气,别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,与市场上刺目撞眼、艳丽无比的万千牡丹图相比,拉开了很远的距离,无疑更耐人寻味。

  《岁月》一图,画面是一山林之家,山石,树木,房屋。背景的前方有引人注目的三组人物。右下方是坐着的一对骑膝拥怀、相亲相爱的裸男裸女,其情态动人。左下方有两个天真的男孩和女孩同站在较远的那里,女孩吃惊地在偷偷地注视着父母的情态。次下,有一个出家人,他惊奇万分,难以抑制激动的神情,手举器皿,伸向相拥相爱的裸男裸女的前方。在这出家人的身旁,是一躯风化未尽的骷髅残骸。显然这是人生象征的图画。生命与爱情是永远的美。童年的好奇与天真是永远的美。抑制了人性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怕,形存而心毁,与死亡是多么的相近与相似。出家人那惊奇的神情,讨要的姿态,是不是一个被人性之美突然惊醒的灵魂?他身旁的残骸,是他心的象征,还是别个心的象征?是远逝的爱恋?还是人生归宿的一片叶子的记忆?空中正有一片象征意味很强的树叶,离开树的本身而被放大而脱离出来。顿然开目,这是生命之树的一叶,人生的一叶。由于有了立意的新奇,才使简单的画面显得意味无穷。

  《夜月》一图,是由蓝天、金月、楼阁、亭台、画屏、裸女、人体骨骼等组成画面。看似十分简单。仔细读来,慢慢解意,却别有着一番滋味在心头。远处,若无明月高悬,银光流淌,那么四野将会被一片黒暗笼罩,楼舍不现,路途难辨;近处,若无裸女如月(裸女仅只是美的象征的视觉符号罢了),光彩照人,剩下的,只能是一些不见有任何美感的人体骨骼。这既是写实,又是象征。人心,若没有有美的照亮,无论是坐着的、站着的、或走着的,左审右视,与骷髅何异?这里的一切,将会充斥狰狞和恐怖。于是,便见出画家的良苦用心,美,哪里都不能没有,无论是自然界,或内心世界,不能没有美!珍惜这美的存在吧,认真地去领悟这美存在的深刻意义。

  绘画艺术中,色彩线条及所有物象,甚至包括空间的留白,都只能是画家要表达世界的视觉符号!这符号所表达的意义,不用心,将不会被你轻易的破译。即使破译出画的意义,也决不是个恒定不变的值。画如诗一般,不同人将会产生不同的感受,自古道词不达诂,画亦同理。但你的作品,必须是有内容的艺术品。如果内容浅薄,如同没有矿石的地方,任你钻地三千尺,也掘不出半点儿金子。其根本,还取决于画的本身。

  刚夫先生的画,绝不仅限于有画意主题的立意,而且还达到了更为高级的境界,即无立意之多意。或者说是立意于全部的无意之中。

  《惜春》、《花之灿然》、《断肠院落》、《取经之路》、《极乐无极》等作品,都以精细的用笔,奇妙的着色,营造了各种极为不同的神秘氛围。使你对其画,目触魂动,来不及思考,或者说无须思考,更准确说不充许你多思考,你旋即被带入一种特殊的境地。眼观其色,涌来色外之色,耳静无声,确闻虚极之声,使你血液的流动和心脉的搏跳,与一种无声的音韵而趋同,悠悠扬扬,渐缓渐急,带你畅达寂空洞远的极妙处,使你身心俱忘,不知身在何处何地,来去于何时何方,看到的是何景何物!

  《极乐无极》图,以光、色、声、动、静,人、神、兽、花、云,组成了色彩缤纷、意象万千、似仙似幻的图景,真可谓难以评说的极品。

  刚夫先生的画,在立意、构图、用色、用白、具象、抽象、笔墨、神韵等方面,想必是经得起考究的。就运用没骨法画人物这一点来说,达到如此生动精妙的当代画家,在我们洋洋十三亿大国之中,不知有多少人可与伦比?遗憾的是,他绘画的精神,似乎远离于这个信息万变,唯金钱意识不变的时代,他以梵高为楷模,对艺术的追求过于执着,不喜欢社交活动。除了读书还是读书,除了绘画还是绘画。要不,就带上数码相机背上行囊,外出写生,神交于大自然,陶醉于造化中,感悟于虚实之间。或者,上街买菜,回家洗衣做饭,照顾正在上学的女儿。或者,接听妻子从远方打来的电话。他妻子也是他当年在中国美院的同学,同是画家,暂且弃画奔走于四方,做她的全球化电子商务。他每天的时间,安排得满而有序,从不浪费自己的生命。

  当刚夫先生的画传到南方,名声隆起之时,浙江电视台的记者特意对他进行录像采访,让他谈一谈绘画的感受。他极不善言谈,他说:“我画完了,也就完了,我说不出来什么。如果我能说出来,我也就不画了。画的本身,就是我的表达。我真的说不出来什么。”

  是的,任何艺术家对生活与生命的感受,最好的表达,只能是他创造的艺术作品本身,而不是其它别的什么。

  “你一幅画售价七八万元,你觉得值吗?”

  刚夫答:“艺术无价。我的画卖到国外,都比这高出好多倍。但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两码事。正如同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是两码事一样。无论在哪个国度,在哪个时代,真正的艺术和卖价永远是两码事。我画时,只想画,从不想市场。自己宁肯穷死,决不亵渎艺术。”

  他的话,听来是多么平淡,想来是多么深刻。充分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及品质。

  一贯不好张扬的刚夫先生,就这样在艺术追求之途上独自执著地前行。与其说他的画作非常出色,不如说他的精神更加伟大。出色的画作是一种定格,伟大的精神是一种动格。伟大的精神肯定可以创造出更多伟大的作品!

  遇到当今刚夫这样的画家确是一种幸运。读到他那么多的画作,使我神游于他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,经历了一次精神的荡涤与升华,获得心灵的极大愉悦。同时,我发现,读他的画,的确是一种历险。

  何谓历险?一是从他的画中,我对自己的绘画欣赏、艺术创作,进行了过多的思考,过多的感悟,过多的否定,过多的叛逆,今后应该如何?这无疑于对过去的摧毁!再者,我写出来的感想文字,可能会使一些人不悦。由于对艺术的态度真诚,远离市场的喧嚣时尚,也许会落得一些骂名。这是本不情愿的事。另外,我看到刚夫先生对艺术的态度,便想到梵高说过的话——“我不知道画与卖有什么关系,是不是卖出去就叫艺术,卖不出去,就不叫艺术?!”刚夫与梵高,在艺术精神上是否有相通之处?在几乎一切都被市场经济所控制的今天,誓不入俗,对艺术如此的执着与痴迷,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?做一颗流星,可以在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光线,尽管时间短暂,瞬间就会坠落,人们能够看得到;做一颗行星,尽管是借来之光,毕竟与人们接近,都还能看得到;做一颗恒星,确是很难的事:恒星再大,而距离遥远,似乎越大越远越渺小,渺小到人们的肉眼很难看得见。由于太高远,要经过多少亿光年之后,地球人才能看得到。人类中,无论是哪个领域,想做恒星的人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与勇气?!梵高是不是绘画史上的一颗恒星?那么,对艺术的追求,过于真诚和执着,是不是一种精神与生命的历险?我们对艺术家历险的欣赏投入和兴奋异常,难道不同样是一种历险?

  对刚夫先生的画,深入研究,发现他的确有这种伟大精神与生命的历险存在。因此,我说,读刚夫先生的画是一种愉悦,亦是一种历险!

陈韧(知名书画评论家、著名新闻记者)

2006-11-1 于洛阳